close

有看過前篇 530i 更換後行李廂蓋撐桿的, 應該都知道被行李廂蓋敲到頭很痛 ......

IMG_1234_resize.jpg

 

這次要更換的, 如果被敲到, 應該就不只是痛而已 ......

德系車的鈑金又厚又重, e39 的引擎蓋更是 ; 之前液壓撐桿功能都正常時不覺得, 某日要開引擎蓋時, 赫然才發現小五的引擎蓋液壓撐桿, 在經過 16 年多 20 餘萬公里後, 終於也是來到了要更換的時候了。

 

更換的方式很簡單, 工具基本上就一隻小平頭一字起子, 外加防護手套, 要拆裝的範圍就引擎室左右兩側的冷氣進氣濾清器座 (不拆也行, 只是拆了手位較大好施工) ; 另外建議需要特助一位 (幫忙撐著引擎蓋, 免得上演真人版引擎蓋夾大頭娃娃 ......)。

購入的料件是 Stabilus (蛇牌) 的液壓撐桿, 其實蛇牌也就是諸多歐美日車廠的指定液壓撐桿 OEM 廠, 跟原廠料件大概就只差在 BMW logo ...... 。

與先前更換過的行李廂蓋撐桿不同, 引擎蓋的撐桿兩端球頭看是 塑鋼材質, 餘大同小異, 球頭固定的簧片緊迫機制也都相同, 球頭內部也都有一小陀預潤的白色固體潤滑油。

 

球頭固定簧片

IMG_1237_resize.jpg

側個角度看球頭固定簧片

IMG_1238_resize.jpg

球頭內側凹槽 (可以看到固定簧片的兩個尾巴, 用來牢固夾住車身上的球型公頭避免鬆脫)

IMG_1239_resize.jpg

換個角度可以看到一坨半透明白色的預置潤滑油

IMG_1243_resize.jpg

安裝前記得先把兩隻新撐桿的固定簧片, 用小一字起略撬起至適當位置 (按 : 略撬撐起後, 往兩端外側方向扳, 球頭上有預留軌道, 邊頂邊推酌力頂到適當位置就行)

IMG_1245_resize.jpg

簧片頂開相對位置示意

IMG_1246_resize.jpg

固定簧片頂開至適當位置後, 凹槽內基本上會看不到簧片的尾巴, 就行

IMG_1247_resize.jpg

 

把兩隻新撐桿, 共計四個球頭的固定簧片都先調整好, 就可以帶下去車庫更換了 ;

更換的過程就沒拍照片了 (因為我們家的 兩光 特助撐不住引擎蓋太久, 再拍照可能會被 OOXX ......) ; 拆下原車舊撐桿的方式相同, 一樣是小一字起撬開兩端球頭的簧片, 手往外輕推就可以取下舊撐桿 (提醒要留意取下舊撐桿的瞬間, 引擎蓋因重量重力+暫失去支撐故會下沉, 記得動作前要提醒特助撐好撐滿)。

如果覺得要拆卸下端球頭的手位空間不夠, 就把冷氣進氣濾清器座也一併拆下就行 (我是有拆, 一是為確保撐桿安裝有確實到定位, 二是前次拆修進氣肥腸時已經熟諳拆裝之道 ......)

 

反向安裝時, 記得 :

(1) 略清潔擦拭車身上的公球頭連結點 (避免灰塵雜物造成不必要的磨損),

(2) 球頭要確實壓入, 壓入後略轉讓預潤的潤滑油塊壓散。 

(3) 固定好球頭位置, 將兩端球頭的固定簧片確實推入定位 (會聽到清脆咖一聲 + 目視檢測 + 手搖拉力檢測), 這個動作攸關安全, 不可輕忽。

註一 : 如果前置動作的簧片都有預先頂到正確位置, 安裝時只需將簧片輕推入就可以到定位 (我是戴工作手套直接用手就可推到定位)

註二 : 其實 e39  的引擎蓋可以上掀且固定到幾近 90度角的位置, 但因為兩隻撐桿都已近失效, 自己 DIY 時還是請個人工特助比較保險些 ......

 

安裝完成後,  記得多開闔兩下確認有無安裝妥當 (引擎蓋打開到約 1/3 位置, 就會被撐桿拉力自動上掀到定位), 並留意做動是否順暢無異音。

搞定收工, 實際安裝時間 (含拆裝兩側冷氣進氣濾清器) 約 10 分鐘以內, 算是簡單型的 DIY ; 

前後撐桿都換新了, 應該暫時不會再被敲到頭了, 繼續往小五的 20 年目標邁進。

 

 

 

 

 

 

 

 

 

arrow
arrow

    碎碎唸老狗一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