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近 20 年老車, 會值得花十來萬回原廠換全新擋風玻璃與烤漆整理?
答案是, 跟你有感情的車。
某個尋常 竹北-台北 往返的路上, 在五楊高架北上路段, 晴朗好天氣但風有點強, 開著開著, 前方突然慢了下來, 然後是車流接近停止速度的緩緩移動, 就這樣乖乖耐心跟著排隊蠕行了一陣子, 只看到前方車流慢慢縮成一線道但這一線道好像會左右偏移有點怪 (眾車呈詭異的左右閃避狀), 路邊稍遠處還有一台中型貨卡停在路肩, 之後被前方大客車擋著視線看不到情況只能慢慢跟車, 也不知道前面到底發生麼狀況, 猜想或許是一般的車禍或道路施工 ; 然後, 然後就 ......然後就, 就這樣子了 ...... 。
前方某中型貨卡載運了一車回收的大塊鋁鐵板, 疑似因為綑綁不牢, 被 高速行駛下+強風 吹落飛散在車道上, 十來片中大型含框鐵皮, 就這樣在五楊高架的車道上隨風翩翩起舞 ...... ; 眾車經過莫不小心翼翼左躲右閃迴避, 但這鐵皮有點重量又不是太重, 飛舞翻滾個一陣就落地, 你以爲應該沒事了可以續繞前行, 但下一秒來陣強風又開始起飛 ......。就這樣剛巧在輪到我們家小五要繞經過時, 從右前方往左吹來一陣強風, 又因為左邊有大客車的側身風擋渦捲效應, 於是剛巧某塊有緣的鐵皮不是被往左方吹, 而是硬生生被風捲起就地起舞, 就這樣往小五的車頭方向飛來。
慘案實況請自己看影片 (畫面驚悚, 請慎入) ......
事發當下肇事的貨車還停留在現場, 因為掉的鐵皮太多又被強風吹得到處跑, 中型貨卡車上二人正忙著四處追逐撿拾鐵皮 ...... ; 小五挨了鐵皮的 K 後, 無奈只能慢慢往前停靠貨卡前方的安全路肩 (風太大沒法放三角警示架, 一放就吹走......), 下車粗略看了一下, 前擋風玻璃上多了兩條一深一淺的刮痕 (不是正面重擊, 而是被尖銳鐵片角落瞬間輕削過去的痕跡), 但很神奇的是, 前擋風玻璃竟然沒破 (按 : 比 Madza 強多了 ......) ; 不過引擎蓋就沒這麼幸運了, 因為引擎蓋承受了第一擊 (迎面飛來的鐵片先敲擊到引擎蓋, 彈飛起來才再刮削過前擋玻璃), 鐵皮在引擎蓋上多了兩道刮痕痕跡+一個小凹點, 一個深刮痕 (約 10 餘公分長, 看得出是略有凹陷的深度但沒破皮 (應該就是第一擊的落點位置), 凹點在第一個深刮痕旁, 另一條刮痕較長但淺約 20-25公分, 看是僅止於表面烤漆傷痕。
來看看分解動作 ......
動作一, 飛舞中進擊的鐵皮 (注意右下角的鉤狀物)
動作二, 鐵皮右下方的勾狀物擔當第一擊, 就是造成較深線型刮傷凹痕的主因
動作三, 第一擊後, 鐵皮翻轉換個角度再刮出另一條淺痕, 然後再輕擦過前擋風玻璃 (造成前擋玻璃上兩條淺刮痕, 但玻璃沒破), 再掉落到左後方
粗略看過車損狀況後, 回頭看貨卡司機助手二人還在車道上追逐著撿鐵皮, 還有一不知名熱情他車駕駛幫忙踩著鐵皮 ...... ; 快步走過去, 也順便幫忙踩著撿回來的堆疊鐵皮 (免得又被風吹走 K 到下一台車 ......) ;
幫忙踩著鐵皮的熱心路過車主
看看這鐵皮 ......
還在撿鐵皮的貨卡駕駛與老闆, 照片中可以看到鐵皮飛得車道上到處都是, 粗估至少有十來片中大型鐵皮散落在五楊高架上 (位置約是北上 68.4 ~ 68.3km 處)
頂著強風追逐鐵皮, 撿回來大家幫忙壓著 ......
邊等貨卡老闆收拾鐵皮邊打電話報警, 接電話的國道警局警官說附近巡邏車都勤務中可能暫無法立即趕到現場, 警官詢問過 現場無人受傷, 車道上的鐵皮也已經撿拾得差不多了, 車況都還可正常行駛, 於是建議我們自行到 中壢休息站的國道公路警察局楊梅五分隊 製作筆錄。
國道公路警察局楊梅五分隊
從國小偷開我爸的裕隆速利 303 起算, 開了逾 40 年的車, 人生第一次因交通事件進警局酒測 ......
第一擊的深刮痕處
第二擊的表面淺刮痕
雙刀疤 ......
換個角度看
當日稍晚後停路邊的空擋再檢視一下引擎蓋上的傷痕
前擋風玻璃上的橫向淺刮痕一, 摸起來可以略感覺到一點刮痕的落差, 試過沒法拋光去除, 只能換新
前擋風玻璃上的橫向淺刮痕二, 不是很明顯且摸起來沒什麼落差感, 但一樣打磨拋光不掉,
製作警詢的警官很客氣, 看了行車紀錄器的影片也嘖嘖稱奇, 中型貨卡的駕駛與老闆也很客氣, 頻頻致歉並表示是己方全責, 車子有參加職業工會投保, 一定會負責到底 ; 折騰了大半天, 邊等製作筆錄, 邊投了販賣機飲料請貨卡駕駛與老闆一起閒聊, 出門在外有時候麻煩事難免, 自己怎麼去面對的心態, 不光只是事情本身, 也要把人的情緒都處理好, 比較重要 ; 以理跟禮相談, 再麻煩的事, 也終會有解。
於是, 就這樣, 先開著挨了一記悶 K 的小五回家, 耐心等待對方保險公司聯繫, 然後, 一等就是數日過去沒消息 ...... ; 打了貨卡老闆的電話, 才知道投保的是 和泰產險 (這邊不是要批評, 而是自身經驗, 富邦 或 新安東京海上 處理專員的 出險速度 與 積極度, 都遠勝過這次 和泰產險 的體驗)。因為貨卡老闆是中部彰化車, 但案發地點是在桃園境內, 我也指定回桃園大桐文中廠處理 (BMW 車系的鈑烤, 自身經驗北部唯一推薦桃園大桐), 所以這案子歸屬和泰產險桃園分公司管轄, 然後 貨卡老闆 vs. 和泰產險彰化分公司 vs. 桃園分公司間可能彼此間都沒溝通通銜接好, 所以案子就吊在半空中要等受害人自己去追才會動 ......。
先是好不容易聯繫上 和泰產險 彰化分公司, 要了基本資料/報案聯單/事發影片檔案, 要我等通知, 然後就繼續石沉大海, 過數日再追, 說已經轉移給桃園分公司他們也不知道進度, 要我自己打去桃園分公司問, 致電問過桃園分公司, 接聽人員回說不清楚要先去暸解後會再回電, 然後隔兩天就收到一則來自桃園分公司理賠專員的簡訊 (上邊有理賠案號/聯繫電話), 但等了幾天還是沒有來自和泰產險的其他聯繫安排 ; 打電話去找這位理賠專員, 同樣又再跟我要了一次基本資料/報案聯單/事發影片檔案 (奇怪 彰化分公司 vs. 桃園分公司 是彼此間打死都不互相聯繫 ......?) , 然後就說要等公司評估審核, 要等國道警察局肇責報告, 沒辦法讓我先進廠維修 ; 就這樣繼續等, 前後等了近一個月, 這和泰產險還是沒消沒息沒主動聯繫, 期間幾次致電這位專員詢問也都推說還在等公司審核要等肇責報告, 遲遲無法進廠維修 (按 : 我車也有保車體任意險可先出險再向對方保險公司求償理賠, 但當初製作筆錄當下協議好由對方職業工會接洽保險公司直接處理, 說會較省麻煩日後對方保費也比較不會漲太多, 故同意配合給人方便)。無奈等到有點火大, 再禮貌致電貨卡老闆告知和泰產險的處理進度, 並詢問若職業工會與和泰產險有困難我方富邦產險自行先出險的可行性 ; 貨卡老闆驚訝地說, 他一開始就都已經跟和泰產險自承 100% 肇責, 以為早就已經完修, 怎麼會拖到現在還在原地打轉空等, 並承諾會馬上請職業工會聯繫保險公司處理 ; 然後第二天就接到這同一位桃園分公司理賠專員的電話, 態度180度反轉說可以立刻進廠維修, 反問不是說還需要等審核等肇責報告, 這位仁兄立馬改口沒關係要先給客戶服務給客戶方便 ......。(按 : 之前內人VW 車 富邦產險 & 新安東京海上 的小碰出險經驗, 也都是對方車 100%肇責, 有報案聯單等第二天保險公司核發案號可以直接進廠維修, 這次的和泰產險經驗, 前後空等了近一個月才進廠。)
好不容易進廠估了價, 前擋風玻璃刮痕大桐原廠評估前擋無法拋光處理, 要整個前擋風玻璃連維修包一起更換, 外加引擎蓋原車鈑件鈑烤與防鏽, 前擋沒庫存要德訂, 然後一等就是又兩個月 ...... ;
2020/11月發生的事, 被和泰產險拖到 2020/12月才能進廠估價, 缺料德訂 2021/2月下旬才料到進廠維修 ; 然後取車回來發現烤漆品質略欠佳, 膠條安裝沒處理好, 於是又重新訂料來一次, 加上 2021年 5月間疫情爆發又擱置一陣子, 前後跑了好幾趟大桐, 到 2021/10月下旬, 前後拖了近 11 個月才終於完美搞定。
一併更新的前擋刷下護版 (Windshield cowl grille #51718159292) ; 挨 K 前原本是沒破沒裂, 但因為換全新前擋風玻璃, 周邊膠條與塑料護板組件得全拆, 一拆這環保材質就局部分解給你看, 只能完整全套一起換 ......
一樣都 BMW 正廠件
前擋風玻璃 ㄇ字型膠條 (Windshield frame seal #51318159784)
前擋雨刷下護板 左右兩側導板 (Windshield cover Left / Right, #51718198201 / #51718198202)
新舊比一比, 看得出哪個是新的哪個是舊的?
左舊右新
準備裝車
前擋ㄇ字膠條, 這安裝要有點技術, 並不是硬塞就行 ; 技術好的安裝完服服貼貼, 技術差的拿工具硬塞硬撬硬裝的, 在轉折處很容易鼓起或工具刮傷膠條, 久了就從這兒斷裂或變形 ; 雖然這膠條並無需擔當主要防水重任, 外觀裝飾用途居多, 但沒裝好實在是不好看 ......
先取下車頂兩條導水槽蓋飾板
準備拆雨刷下護板
左右導板拆先
下導板得用特工才能拆
下導板得用原廠特工「逼猴 」才拆得下來
拆下的雨刷下護板
裡邊的雨刷連桿組件
如果雨刷下護板有破裂, 下雨天可能導致雨水滲流, 輕則進水積水慢慢生鏽, 重則影響煞車或電路組件, 萬不可輕忽。這台快滿20歲的 530i 也實在很神奇, 拆成這樣都沒看到任何鈑金鏽斑。
拆下的護板, 可以看到導板上沿負責阻水的膠條, 多處都已破裂剝落
缺角缺了好幾塊 ......, 這不換只要洗車或雨天, 溝槽縫裡一定積水, 輕則鏽蝕重則影響電路系統, 別懷疑
等技師進行下一步驟的空擋, 趕忙把周邊縫隙都擦拭乾淨
準備用原廠工具拆前擋玻璃 (吸盤吸附在前擋上的那個 ......)
從車裡望外看
說穿了其實就是個 帶強力吸盤, 可以轉動, 帶韌線的特殊工具 ; 透過變換兩個吸盤吸附的位置, 捲動放收韌線, 去割斷擋風玻璃與車體間的黏合軟膠, 吸盤主要會在四個角落間變換位置, 剛好完美一圈割斷黏合軟膠 ; 這樣割出來既平整且力道勻緩安全, 不像坊間換玻璃能直接用美工刀割用工具撬, 比較文明又安心多了。
先從某個位置用細鑽子穿線 (穿過擋風玻璃與車體間的黏合膠條), 這步驟如果沒拿捏好力道與角度, 玻璃可能直接就裂角給你看,
割完一圈, 用左右兩個吸盤, 兩個人配合施工一下子就可以將前擋玻璃輕鬆取下 ; 拆裝過程完全沒有留下任何屑留渣留碎玻璃, 連矽膠渣都沒有......, 只能說大桐的組長與技師們實在是技術很好, 真心要給個讚。
開了快 20年, 第一看到沒前擋玻璃的小五 ......
車體上的舊膠也要一併刮除
等待安裝的新前擋風玻璃 (#51317059698, 含完整修理包)
安裝前擋 ㄇ字型膠條中 (按 : 技師的經驗 : 要趁拆新的前擋風玻璃未上車前先安裝好新膠條, 才會服貼不易皺摺, 等玻璃上車裝好後, 膠條轉角處若有起皺摺, 還要再用熱風槍順過, 才會完美服貼)
上膠中的新玻璃, 用的一樣是 BMW 原廠前擋維修包裡的特殊膠 (按 : 技師經驗, 大桐換原廠前擋玻璃, 一定都只用 BMW 原廠維修包特殊膠, 不會像有些外廠用台製玻璃+便宜的矽膠 家裡塗浴室會發霉的那種 ......)
安裝上車
一次到定位後, 立馬上膠帶固定位置避免滑移 ; 之後還要基本靜置數個小時等膠體乾透才能固定得牢。
左膠帶
右膠帶 (話說我是安裝完在大桐車廠裡等了一個下午, 後來還黏著這兩條膠帶 不顧路人異樣眼光 一路開回家, 再隔了一天多才拆膠帶)
上完玻璃接續安裝新的雨刷下護板
還有左右兩側的三角導板
新玻璃上的 BMW 原廠 Rain sensor 圓形保護貼紙都還在 (這個之後要記得拆掉, 不然會影響 Rain sensor 自動雨刷感應功能)
小心翼翼守謢著新前擋 跟膠帶 的 Polar Bear
然後趁 2021/10月份 再度回大桐返修處理引擎蓋烤漆小瑕疵, 一併把車上的一些小傷一起整理 ;
前保桿左側小傷 (這是自己輕擦到士東市場地下停車場的 OOXX 柱子, 有停過士東市場地下停車場靠裡邊後段單向車道靠柱子車位的, 就知道我在說什麼 ; 實在是不知道那天怎會昏頭有 5 小時免費高島屋不停要去停士東市場 ......)
副駕駛座右前車門的一道約 5 ~ 8cm 表面小淺刮傷 (來源不明, 某日在外停車取車時發現的 ......)
右後視鏡飾蓋 (這傷痕是快十餘年前新竹某OO原廠某OO技師組長試車時弄的, 當下沒跟人索賠也無暇回去處理, 一直拖著到現在 ......)
後保桿一堆小傷痕 (按 : 包含當年交車後第一次開到公司停車場就輕 A 在牆壁上的傷痕, 沒辦法車子變長加上還沒適應當年號稱高科技的倒車雷達, 每天的停車習慣還沒來得及改變適應就 A 上去了 ; 別看後保桿小傷這麼多, 它原本可還是原廠原漆一直到 2021年10月 ......)
左後視鏡 (這就自己弄的了, 印象中窄巷會車時被陌生人陌生車/機車敲過好幾次 ......)
左右後視鏡蓋拆下烤漆
後保桿是拆下整隻拆烤
前保桿局部處理 + 引擎蓋內外防鏽處理 + 重新打磨重新上漆
右前門局部處理
引擎蓋內側因為 第一擊深刮痕位置有做鈑金故 (點焊拉鈑金), 所以必須加作防鏽處理, 再上與原本相同的底漆/面漆 (但不上金油)
看得出有細心處理得很好 (應該說處理完後根本看不太出來 ......)
準備出廠的小五
後記一
五楊高架驚魂記, 整個過程拖得有點長, 很謝謝 大桐文中廠 接待 楊兄 費心居中協調溝通與細心安排的幫忙, 雖然過程中有點小波折 (我自己龜毛惜車要求完美的心態要負絕大責任 ......), 但大桐技師們的技術功力與服務態度, 沒有讓我失望 (再重申一次, 北部 BMW 鈑烤, 真心唯一推薦桃園大桐) ; 這邊也要跟 參與敝愛車維修的大桐技師 課長與技師們 (藍課長, 陳課長, 宋課長), 致上誠摯謝意, 謝謝 你們的專業與用心, 讓我們家小五可以煥然一新, 努力朝著 20年 的目標繼續邁進。
後記二
關於前檔方玻璃的膠條, 雖然嚴格來說功能上只是裝飾用, 但有沒有用心安裝還是有差 ; 分享幾張照片供車友參考 :
這是第一次安裝後發現的狀況, 左右兩側的膠條在導水槽位置都有明顯的彎曲隆起, 膠條下方縫隙裡積累多年的污漬也完全沒有清理就直上, 膠條當然不會服貼。
側個角度看,就可以看出隆起的程度 (詢問過 FB 社團上有換過前擋玻璃膠條的車友, 大多說這算正常 ...... , 可見大家應該大多都是被不怎麼用心的技師/店家安裝的, 沒有去要求正確的施工方法與應有的品質, 而是對粗劣便宜行事的台式工法習以為常 ......)
底下是回大桐返修後, 技師組長巧手幫忙重新安裝的新膠條, 左右兩邊都完美服貼。
(按 : 技師的經驗 : 趁拆新的前擋風玻璃未上車前先安裝好新膠條, 才會較服貼不易皺摺, 等玻璃上車裝好後, 膠條轉角處若有起皺摺, 還要再用熱風槍順過, 才會完美服貼)
左右兩側都服服貼貼, 接觸面的污漬清理乾乾淨淨, 沒有任何一點隆起或損傷, 完美貼合 ; 對我來說, 這才是德系車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