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尋常日, 開著 PalmGu 回到自家地下室車位停好車, 咦 ......?
隔壁小五車頭附近地面上一小攤綠色的水 ......?
因忙了一天又已過 23:00 略晚, 打算第二天週末早再來詳查 ; 第二天備了拖把抹布工具要下去拖地+查修, 沒想到地上早已乾乾淨淨, 車窗上還夾了一張紙條提醒, 原來是社區夜班警衛巡邏有發現, 還交代的打掃大姊幫忙拖地整理乾淨 (按 : 實在是很不好意思額外麻煩到人家, 事後有買好飲料補請警衛跟大姐致個謝意。)
掀開引擎蓋檢查, 主水箱沒漏, 副水箱沒漏, 水幫浦沒漏, 節溫器沒漏, 下水管沒漏, 上水管沒漏, 但咦 ....., 從上水管側風扇護罩突起部位這地方怎怪怪的 .....?
取了工具略掀開風護罩一看, 滲漏水痕在水箱溢流管在靠上水管端的溢流管接頭附近, 徵狀是 : 這條溢流管的尾端在該接頭處, 已經被扭曲擠壓到呈破爛開口狀, 原因疑是 尾端連接溢流管接頭的束環規格不當, 長期擠壓所致 (按 : 在 2015/9月 某名店更換正廠副水箱時, 原本應使用的原廠德式鉗夾式一次性束環, 被換成台式鎖螺絲束環 ; 這個台式束環的螺絲大頭, 因為原廠設計在風扇護罩扣上後空間無法容納, 硬擠壓到溢流管與溢流管接頭, 長期扭曲受力加上溢流管已有年紀 (從沒更換過), 終於導致滲漏 ......。
台式管束本人, 這個螺絲大頭就是元兇 (拿副水箱端當示意圖, 當初名店把溢流管的兩端都更換成台式束環, 副水箱這邊的空間夠, 所以沒被擠壓到) ......
話說 2015/9月 名店的副水箱更換經驗著實讓人印象深刻, 該次只更換副水箱, 我還送了戚風蛋糕跟紅酒請著老闆戒菸成功 ; 但兩年多時間過去, 2018 年中時先是發現副水箱端溢流管接頭處有漏水, 大費周章備了 新的副水箱/水箱精, 到有勝要更換時拆下來一看, 發現竟然僅是副水箱端的溢流管管束沒鎖緊 (一樣是 應使用的原廠德式鉗夾式一次性束環, 被換成台式鎖螺絲束環), 沒想到隔了一年的 2019, 溢流管的另一端又再來一次 ......, 台式省成本不用原廠規格動輒自以為聰明省錢改用台製替代料維修的觀念, 真的是會把車越修越壞 ......。
在名店維修保養逾十來年, 早期維修保養技術好功夫很到位老闆親自施工也很用心, 但後來似乎慢慢轉變成偏重高檔改裝車 (按 : 或許是獲利較高導向), 對我們這種不改裝只做一般維修保養的車子, 似乎就有點漫不經心敷衍以對了 ; 到後來做個小保養動輒要等數個小時不說, 如果沒帶飲料點心去變成好像對不起現場所有人會很失禮, 加上發現 叫來的零件不是原廠件的比例 與 維修出問題的機率 越來越高 (按 : 但還是收原廠件的價錢 ...), 慢慢地自己也就從忠實老主顧變成去不起的窮酸戶 ...... ; 或許這也是陪伴著名店一起成長的代價吧, 有享受過那段 店家曾充滿熱情 物有所值 的記憶, 就好。
拉回正題, 知道是這條溢流管處在漏了, 當然就要儘快想辦法修好它。
溢流管當然得另買過, 溢流管接頭處看似因為長期擠壓好像也已有鬆動滲漏, 但這 溢流管接頭 是附在水箱本體上的, 怎辦? 翻查了 e39 parts diagrams, 確認這個接頭是可單購的零件 ; 有趣的是, 這個接頭的規格還跟 Mercedes W124 車系共用, 二者完全一模一樣 (BMW 料號 17 11 0 419 132 ; Merceds 料號 000 500 08 94) ; 都是 BEHR 生產的, 國外單價 USD$3.25, 到台灣該賣多少錢?
這零件在一般零件商問不到還不好買, 問到的 BMW 零件供應商都已禁單賣此零件 (只能買全套新水箱), 但改用 Mercedes 料號去問就有 真是 OOXX ; 答案是 $200 到 $300 多都有人賣, 妙的是問到最便宜的 $200 竟然是賣什麼零件都比人貴一截的 台北上全 ......。
零件到齊, 開始施工, 結果果不其然, 這個接頭略施力扭一下, 就 ..... 就首身分離了, 還斷了一截尾巴在水箱裡 ..... OOXX
OMG 斷成這樣 ......
這尾巴是要怎麼拿出來 ......?
斷掉的 溢流管接頭 + 被擠壓變形已經少了一截爛尾的溢流管 ...... (被擠壓到變形破爛導致漏水的尾端已經局部剪除)

幸好有做足功課不怕, 這邊分享一個秘技, 可以安全取出斷掉的尾 ; 需要的工具是, 一字起 + 一條軟鐵絲 ......
步驟是, 先卸下水箱端/上水管 (e39 主要水管都是快速接頭, 一字起頂開安全簧, 略施小力慢慢頂出即可), 從斷掉尾巴的開口處伸入鐵絲, 略施巧手讓鐵絲從上水管出口端出來 (手指伸進上水管接頭慢慢摸/勾出來), 把鐵絲兩端略固定好, 然後拿一字起從斷掉尾巴的開口處輕輕往下推 (別太用力, 往下敲是卡榫順向, 太用力怕敲碎反而更難處理), 斷掉的尾巴 (尾端是三片式環狀卡榫) 就會應聲掉落, 且剛好串在鐵絲上不用擔心掉落到水箱深處 ; 當然前提是這尾巴要是完整的, 如果已經脆裂成數小塊, 就 ...... 就建議直接換水箱吧 ......。
看清楚點
換個角度看更清楚
取下的尾巴, 幸好還是完整的 ......
這邊一併附上 Bimmerfest 上的車友分享 拆解水箱塑料後, 溢流管接頭內部卡榫圖片 供參考
然後就 安裝新接頭, 連接溢流管, 鎖好束環 (因已規劃大整理散熱系統, 台式束環暫頂著先, 之後再找正確規格原廠束環替換), 就醬。
新的溢流管 (LEMFORDER 鳥牌)
換裝好的新 接頭 與 溢流管
Zoom-in 看 ; 就是這個台式管束的螺絲大頭會卡到風扇護罩, 角度調好久才勉強能裝妥
修好後觀察兩天, 基本上沒大漏, 副水箱水位也沒有明顯減少, 但仍可隱約觀察到新生成的水痕, 位置一樣在該接頭處附近 (看不到水流出來, 但開幾趟放一段時間就慢慢會生成有水痕), 且目檢發現水箱的塑料件其實已有明顯老化與裡層輕微龜裂痕, 熱車熄火後約 1~2分鐘內溢流管接頭部位附近會聽到輕微的疑似高溫蒸氣洩壓嘶嘶聲, 加上近期偶有水溫不穩現象 (之前一直都很穩定高溫不會超過 96-97度, 但最今有觀察到會偶發不明飄高到 98/99/101度 才降溫) ;
開了幾趟後仍會出現的輕微水痕
或許, 繼 2016 爆水管更換三條引擎熱水管之後, 也該是時候大整理小五的引擎散熱系統了 ......。